孤独症为什么回避人的眼睛(附带案例)
查看分类

孤独症为什么回避人的眼睛(附带案例)

武汉心之初特殊教育学校案例分享:孤独症为什么回避人的眼睛?

引言:孤独症孩子的家长都有这样一个疑问:为什么孩子会回避别人的眼睛?为什么他们看眼睛看得更少?在心理学领域,大家提出了两种可能的原因,一种叫过低唤醒,一种叫过度唤醒。

所谓过低唤醒,就是说他们对一些刺激的反应相比正常人更低。比如说像一个妈妈生气了,正常孩子可能就知觉到了这种生气;但是孤独症的孩子要妈妈非常非常生气,他才能够知觉到这种生气。因此他们需要很强的刺激才能做反应。而且他们看起来好像是对很多东西都没有反应的状态。而所谓过度唤醒,指的不是他们对刺激没有反应,而是他们太敏感了,对他们来说整个世界都是特别吵闹的,所以他们选择了去回避,让你看起来好像没有反应,但事实上是他们想去逃避的过度反应。

案例分享

1.我带了一个孩子果果(化名),他听觉特别敏感,害怕吹风机吹头发,不喜欢声音比较大的玩具如:有声光特效的玩具电话。和他交流时声音稍大一点,他会生气并用手指去扣你的牙齿,试图让你小点声音。但最让我感到好奇的是,其他小朋友走神都是盯着柜子里的玩具看,但他不一样,他每次都是盯着旁边的白墙自我放空,即使在玩玩具时也会盯着白墙看。平时在家,户外也是盯着空旷的地方看。我认为他就是属于过度唤醒的类型,因为觉得眼前的事物过于杂乱,所以选择逃避。

2.我带的另外一个孩子圆圆(化名),视听觉都不过敏。上面一个小朋友不喜欢的玩具恰恰他格外喜欢,听到节奏快的歌还会大笑鼓掌起身跳舞。平时和人交流时很少主动有眼神的互动,需要大人不断强调才能盯着大人看。我想在他的意识里,觉得眼神交流并不重要,所以很少主动看人。

一些心理学的理论和证据支持过低唤醒的假说。比如说社会动机理论认为,孤独症人士缺乏去加工社会信息的动机。我们通常是非常有动机去加工别人的社会信息、非常有动机去了解别人的,但是孤独症孩子就没有有这样的动机。

1664435035529_副本.png

另外一个叫社会脑理论。它是基于神经科学的一些证据,发现孤独症患者主要负责处理社会信息的几个脑区存在功能异常,其中包括梭状回面孔区、杏仁核、眶额叶皮层、颞上沟这几个区域。这几个区域组成了社会脑网络,这些脑网络的异常有可能是孤独症反应异常的一个原因。

还有一个就是眼神漠视假说。它指的是孤独症孩子对于他人眼睛的信息不敏感,觉得眼睛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。但我们正常人可能会觉得眼睛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信息,我们一定要去加工它。

过度唤醒的理论包括眼睛回避假说。它主要是认为他们不是对眼睛不敏感,而是他们对眼睛太敏感了,眼睛让他们不舒服,让他们觉得紧张,所以他们就经常去避开眼睛的直视。

还有一个就是激烈世界理论。这种理论认为,孤独症的神经微环路是一个过度反应的状态,一点点的刺激就会让他觉得非常强烈,所以他体验到的世界是更加强烈、更加负面的一个世界。患有孤独症的人,他们接收的信息比我们要多很多,比如说像吸管的声音,像气球摩擦的声音,还有气味,还有屏幕的光。

可能对于我们来说很多刺激我们都自动过滤掉了,但对他们来说就是过滤不掉,所以他们体验到的世界是非常激烈的。

也有人认为,可能同时存在这两种人,一种是过度唤醒的,一种是过低唤醒的。有可能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通道,比如说触觉、嗅觉、视觉存在两种可能性。

过低唤醒和过度唤醒这两种机制,对于我们的孤独症治疗是特别重要的。我们目前很多人使用的干预方法就是基于过低唤醒,比如说孩子对刺激没有反应,我们就会用强化的方法让他来有反应。

1664434822919_副本.png

不同机制决定了不同的干预方法

但是如果他是一个过高唤醒的机制,我们有可能就要换一种思路,降低对他的唤醒,来平复他的情绪,这样来去做干预。所以区分这两个机制还是非常重要的。

   在心理学界有很多方法来测量唤醒水平,包括皮电、心率、脑成像,还有瞳孔这样的指标。什么是唤醒水平呢?比如说我们在开车的时候忽然有辆车插进来,我们马上心率就增高了。

我们平时看到特别喜欢的东西,有可能瞳孔就会放大。比如说我们看到非常可爱的婴儿的照片,男生看到美女的照片,还有在做一些情绪有关的任务的时候,我们的瞳孔也会放大。还有家长给孩子辅导作业,这个时候血压就会升高,然后瞳孔就会放大。

这个时候去测量瞳孔,它是一个变化的过程。所以我们这里关注两个状态,一个是任务态瞳孔,就是有一个任务出现的时候瞳孔的大小;另外一个是基线瞳孔,就是什么任务也不做的时候瞳孔的大小。

瞳孔其实反映的是蓝斑去甲肾上腺素系统的一个活动。所以瞳孔能够反映我们的唤醒水平。我们知道,其实唤醒水平不是越高越好,也不是越低越好,而是适中的才是最好的。

比如说我们明天考试,如果你今天一点都不焦虑,或者你今天特别焦虑,睡不着觉,可能你的发挥都不好。但是如果焦虑水平适中的话,就会发挥得特别好。所以我们在想,可能孤独症的异常行为是跟唤醒水平有关的。

北京大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学院研究员、博士生导师易莉和她的团队测量了孩子两个状态的瞳孔大小。先测量了他们的基线瞳孔,然后再测量他是不是回避去看眼睛。测量发现两组儿童经过了相似的变化。只有孤独症的孩子他的基线瞳孔越大,他越容易出现眼神回避。正常孩子的基线瞳孔跟他眼睛注视的时间无关。

我们这里也许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:孤独症孩子是因为他们基线瞳孔的唤醒水平过高而导致的眼神回避。

 本文引用文献:《孤独症孩子可能并不是对痛苦不敏感,而是对痛苦太敏感了 》 

1664437410416.png    

 以上由武汉自闭症(孤独症)定点康复机构-心之初特殊教育学校(洪山校区)个训部-ABA孤独症康复师:谭钰老师分享

“心之初特殊教育学校”版权所有,仿冒必究!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Copyright©2006-2024

武汉市洪山区心之初特殊教育培训学校 版权所有